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学反思

时间:2025-04-04 04:54:23
幼儿园教学反思[通用15篇]

幼儿园教学反思[通用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学反思1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普遍在3~6岁左右,其特点是活泼好动、富有好奇心、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但自我控制力薄弱。将游戏运用到音乐教学当中来,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通过实际教学发现,在音乐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要注意的问题。

1.从教学形式来讲,游戏只是音乐教学的一种方式,不能过度使用,更切忌教条化、形式化。对于音乐游戏教学,老师首先要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要和孩子们多进行有效的互动。要因时因地的采用唱歌、做音乐游戏、歌伴舞、听音乐、看音乐短片等等各种丰富的形式,让孩子们在玩的同时有所收获。

2. 从教学模式来讲,可采用导入听音乐教唱做游戏的模式,但并不限于此,且不能为了这个模式去死搬硬套。引导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听老师描述,要注意孩子们的注意力是否被吸引,然后再播放音乐,或者音乐短片让孩子们很快地投入进来。对于教唱和游戏不一定非要区分开来,完全可以在做游戏的同时带领孩子们边玩边跟着一句一句的唱。老师要明白音乐教学的目的是让孩子们精神愉悦,感受音乐之美,而不是非要把音乐学会。

3.在音乐的'选用方面,可以根据以往教学经验,选取经典的儿童歌曲,歌词健康大方;也可以是时下电视媒体或网络流行的幼儿歌曲,如动画片的主题曲、儿童节目的主题曲等;还可以结合一些地方的音乐特色,如在河南地区很流行的传统艺术形式豫剧,将其中的经典曲目节选出来跟孩子们一起听唱、做游戏。

4.在游戏的编排内容上,要符合孩子们的认知水平,结合孩子的天性、日常生活,比如模拟做家务、做饭、摘果子、抓鱼等等。这不仅容易开展,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比如模拟做家务可以让孩子们体会爸爸妈妈的辛苦,摘果子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

5.从教学时间上来讲,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较小,不宜长时间的进行教学或者游戏,一方面,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另一方面,体力不足。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小班要控制在15~20分钟,中班要控制在20~25分钟,大班要控制在25~30分钟。

6.从与孩子的互动来讲,幼儿园教师要密切注意孩子对于教学内容和游学方式的兴趣和接受程度,并及时调整。比如做游戏时,游戏规则要尽量简单一些,且孩子们的参与度要尽量大一些,游戏过程中,老师是指导者和节奏控制者,孩子才是游戏的主体。游戏之后要鼓励孩子们对这个游戏或者自己的小伙伴发表看法,这也是锻炼孩子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总结能力的一种极佳途径。

7.作为幼儿园的教师,要多鼓励、多启发,少训斥、少命令,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幼儿园的孩子处于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对待新事物很好奇,做事也很有积极性,多进行鼓励和启发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健康发展。对于不对的地方,老师也不要上纲上线,加以训斥,而是要通过讲道理,将心比心的方式告诉他们做的不对,不对在哪里。另外,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要少一些命令式的语言,命令式的语言会让孩子失去自主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可能会变得做事没有主见,犹豫不决,这是家长、老师和孩子自己都不愿意看到的。

幼儿园教学反思2

我们都知道儿歌即儿童歌谣,是儿童文学最古老、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它以幼儿为接受对象,富有童真童趣,形象生动,易教易懂易记,最贴近幼儿现实生活。儿歌虽然短小,却是集德育、智育、美育于一体的万花筒,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通过儿歌,会潜移默化地把正确的行为规范传导给孩子。儿歌的语言优美、逼真、形象,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儿歌不仅让幼儿感受了语言的美妙,同时也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间接的改变孩子行为、情感、认知上的需要,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儿歌的语言,从而将儿歌中的语言内化,迁移为自己的语言。

《老师的手》这一活动为了激起幼儿的兴趣,我特地将儿歌的内容以图片的形式播放出来,借助图片让幼儿记住儿歌内容。活动开始环节,我首先以魔术的形式引入,让幼儿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我这,紧接着我抛出问题:老师的手很棒不仅会变魔术,你们还知道老师的手会做什么吗?以此带入《老师的手》这首儿歌中。小朋友的表现让我很意外,他们注意力集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对这首儿歌的兴趣。当出示第一幅图,让幼儿观察并说说这只小鸭是怎么做出来的?幼儿一下子就说出了答案:是用纸折出来的,小朋友对接下去的问题都能积极正确的回答。而我也很顺利地将活动过渡到了第三环节学习儿歌。因为我把儿歌内容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了出来,所以,大部分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把儿歌大致内容记住了,只是没能完整地复述儿歌。于是我就带领幼儿边表演动作边念儿歌,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完整地学念诗歌。我班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有时不能完完整整地将一句话表达出来,而我在教儿歌的过程中,心过于急,对幼儿不能完整表达的语句,一直让幼儿反复朗读,这反而让幼儿厌倦,没有了一开始的兴趣,有些小朋友就开始变得不耐烦,这点上我将吸取经验,选择幼儿有兴趣的方法去教学,而不是一味让幼儿念。

通过对整个活动过程的实践整理,使我充分认识到,每一个教学活动安排,都要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教学,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求。而我本身也将继续努力去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以达到追求有效教学的目的。

转眼一个月马上就要过去了,回顾这一个月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时光飞转,作为一名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顾此失彼,手忙脚乱。所以,平时除了下苦功夫,认真备好课以外,还要不断向其他老师学习讨教经验,在教育幼儿的同时,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下面是我就这一个月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所做的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刚从家庭走向新环境,对绘画几乎是一无所知,发展水平只是一个“涂鸦期”。比如,我在第三周上的“神奇的笔”(绘画)一课时,让幼儿为一只气球涂色,开始时大家兴趣都很高,但是由于他们不清楚应该如何涂色,虽然老师示范过,但他们不懂得如何运用色彩,有的用各种颜色在气球上东一根、西一根画,有的索性画在气球外面……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老师千万不能急于求成,不必强调幼儿画的好不好、像不像。这样会让他们失去绘画的兴趣和热情。我们应该去引导、呵护和培养他们。比如给气球涂色时,小朋友常常把颜色涂到轮廓外面去,这时候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尽量注意不要涂到气球的外面去,因为不小心涂到外面去了,气球就会“嘭”的一声爆掉了。这样说小朋友都开心的笑了。在涂色的时候都格外的小心了。所以我觉得老师在培养幼儿绘画时,首先要从兴趣出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然后再教育指导他们 ……此处隐藏9775个字……考,是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过程反思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有序,是否能够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5.教学效果反思

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是否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反思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幼儿园教学反思15

这节公开课,我是想要探索如何进行活动课的教学,并希望与同行们互相探讨,共同解决长久以来在综合性学习方面存在的困惑。我主要尝试了以下三点:

针对以往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不大、置身事外的现象,把教学的起点定位在学生现实的学习状态上。为了激起学生浓厚的自主探究兴趣,我对本单元的教材进行了再处理。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变“漫游语文世界”为“走近孔子”,目标直指《论语》及孔子,有的放矢。活动准备阶段,以公开课为契机,鼓励学生勇于展示,为集体和个人增光,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变被动的完成学习任务为积极主动的参与。

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去解决问题,体会合作的成功与分享的喜悦。在活动目标的设置上,突出强调小组的核心凝聚力,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努力使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究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教师的的作用应该是“抛砖引玉”,一堂课的最终目的不是展示教师,而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方法,领悟道理,受到熏陶感染,并能够自由地享受学习之乐。这节课,教师只在开始上课时激情导入,结束时总结并指导作业,中间局部只是随机点评和补充,其余的时间都交给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

但是,课堂最后生成的效果并非完全如我课前预设的那样。首先,表现在时间和节奏的把握上。前期的组织过程有点疲沓,小组代表人数偏多,有局部资料重复的现象未加以调控。因而最后教学用时不够,没有进行活动评价和小结,稳固练习的局部处理也太快。其次,活动的分组缺乏科学性。我是按座位就近的方式分的小组,事实证明,这样分组是不科学的。因为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在交流汇报中,有小组内容重复的现象。

还有,活动成果的生成方式单一。在活动课结束时,为了稳固活动的成果,我让学生每人完成一道成语和名言积累题,此外,建议各小组把活动的内容办成手抄报。但我在指导的时候,太过粗糙,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反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和表现形式。

刚拿到《小兔逃跑》这一故事时,首先被这个故事的趣味性所吸引,笑过之后才发现其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在备课和准备教具时才发现,《小兔逃跑》这个故事并没有配套图片,也没有相关的活动材料,后来去网上搜了一下发现有小兔逃跑的课件,考虑到一些设备的问题,我就选取了几张图片作为上课时的教具,以便幼儿能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在活动的中间环节中我参加了“如果老师逃跑了,你们怎么办”这一问题,进一步引导幼儿学说“要是老师变成……我就变成……”的句式。这不仅有利于幼儿对句式的掌握,也使幼儿体会师幼之情,在开学之初也有必要让幼儿了解师幼之情。在最后环节,建构式课程上是以游戏为结尾的,但我考虑到,这学期才刚开始,经过一个暑假很多幼儿很难静下来,再加上对与幼儿来说我是一位新老师,他们一下子还不会认同我,使我在管理上有点困难,因此我把游戏活动该成了美术活动,让他们学会静坐,要求幼儿将自己讨论后的结果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整个活动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有两个地方还是令我比拟满意的。一是孩子们对画面的观察比拟仔细,从高山上的大石头到花园里的小花,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小兔子变成了什么,也能尝试着用故事中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和理解。二是幼儿从故事中的一些语句中体会到浓浓亲情,如“因为你永远是妈妈的宝贝”、“把你吹回家”……

随着故事的展开,孩子们在观察、讲述中也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有的始终专注、积极参与,也有在讲述时开小差的,课后想来,或许我的设计还需要调整,不能引起每个幼儿的兴趣;其次,在情绪情感上没能很好的唤醒孩子,虽然在上的过程中我有提到母子、父子之间的亲情,但并没有很着重的讲述,愿意是希望孩子在我的启发下自己感受亲情,但现在大多独生子女,他们并没有真正去体会过父母对于自己的爱。所以幼儿在情感的把握上不够,同时对于这一点跟自己在讲述时的处理有关,在讲述时不能把语调和动作神态很好的结合是导致这一原因的问题之一。

从总体上来说,对于这节课的目标根本上到达了,幼儿对于“要是……就……”的句式也已初步掌握,缺点是肯定得存在的,还需要自己更加努力,但这节课也使我发现幼儿的仿编能力满强的,让我对幼儿的了解也更深一步。

带托班这么长时间以来,我和孩子们一直配合的很默契。记得刚开始时,我特别没经验,认认真真地准备了一节课,可孩子们似乎一点也没兴趣,活动中间各种状况都有,尿尿的,打闹的。是内容不新颖,还是形式不灵活呢?弄得 了信心。但仔细想想,觉得还是没有抓住托班孩子的特点,他们这个阶段的学习是倾向于无意识的呀!

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再为孩子们的“不听话”而感到烦恼,而是跟着他们的思维走。结果到后来我发现,寓教育于游戏中,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才是托班教育的重要途径。

于是,我带孩子们拾拣树叶、树枝、石头等,和他们一起玩。在玩中,幼儿充分触摸了各种东西,还学会了清理、分类和收藏。而且,吃饭、睡觉也是幼儿学习的内容。吃饭时,我们不再是把饭盛给孩子,让他们“ 话”地吃了,而是和孩子一起先来认识今天的饭菜,和孩子一起用右手拿勺子,盛起饭,热了就吹一吹……等等。这样,不但养成了很好的就餐习惯,而且也对个别幼儿做到了照顾。

总之,做到“教得有意,学得无心”才是托班教育的根本。一点体会,愿和大家一起讨论。

今天刘魁志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一个塑料瓶,里面装着许多虫子,我们俗称的“瞎眼碰”。乍一看,瓶子里黑乎乎的,脏脏的,真想让他扔了,可是看到他像宝贝似的,就随他去吧。

可没想到的是孩子们都围了上来,有的用手碰一碰,有的干脆把它抓起来。我看孩子们这么有兴趣,就走过来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长得什么样?”家成说:“有翅膀呢!”赫羽说:“有腿!”梅永旭说:“有两只眼睛呢!”

这时,我拿起一只虫子,告诉大家,这是一种昆虫,有两只触角,六条腿,两对翅膀,它和小蜜蜂、蜻蜓是一样的。 听了我的话,孩子们似乎更大胆了,更仔细地观察起来,这时琦琦小朋友突然说:“啊,老师,这只虫子刚刚还爬,怎么现在死了?”小朋友们听她这么一喊,都跑过来了,我拿起来一看,啊,触角轻轻动了一下,呀,装死,我快乐地告诉大家,“它是害怕了,以为我们不喜欢它,会伤害它,它就装死!我们把它放在一边,别打搅它,看看会怎样。”孩子们出奇地安静,终于奇迹出现了,它真的突然地一动不动到飞快地爬起来了。孩子们着下更兴奋了大声地喊起来:“活了,活了!”

看到孩子们的样子,我真恨自己懂得不够多,我下决心,去搜集资料,和孩子们一起科学地认识昆虫。

《幼儿园教学反思[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