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6-08 23:36:27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6篇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6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3)、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在前一课题中,学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结构,本 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并确认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等 信息即可,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 教学策略分析】

 元素概念的教学应注意从熟悉的例子切入,通过与原子的对比,归纳出元素的定义,并组织好讨论,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元素符号的教学忌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应分散难点,逐步记忆,减轻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并注意组织好 有关的活动与探究,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联想记忆、卡片问答、查表抢答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概念。

  【教学准备】

 1.投影片:元素与原子的比较等;

2.元素符号的卡片、水分子等模型卡片。

  【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 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回忆)

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 设疑)

什么叫元素呢?

回答: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尾、巴”等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信息资源:

1、猴子、兔子、公鸡等各种动物图片及相关动物尾巴图。

2、学生收集查找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文字、图片、玩具或模型等资料,注意留心它们尾巴的特点。

3、认读生字的相关课件。(生字卡片也可以)

重点难点:练习朗读和认字是教学重点;读好书中问句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根据教学实际自行安排)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以“动物王国要举行比赛”为题谈话导入,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认识“比、尾、巴”三个生字,注意“尾巴”的轻音读法。

(从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出发,先让学生试读、领读,然后教师再重点指导轻声的读法。)

3、释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边读边圈划出生字。要求:读正确。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同座互相练读,会读的读给小伙伴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然后请4个小伙伴合作读, 尝试互相评价,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汇报读,请学生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教师不设定统一的感知目标。)

三、随文识字,感情朗读。

1、认读理解带动物名称的生字。

(1)逐一出示生字“猴”、“松鼠”、“公”、“鸭”,看拼音读准字音。

(2)不带拼音,学生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

(3)把生字卡片贴在对应的动物图上,指名领读。

(4)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2、认读理解“短”、“扁”、“最”。

(1)出示生字“短”、“扁”、“最”,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重点指导问句的读法:

谁的尾巴短?兔子尾巴短。(教师重点范读指导好问句末尾词语的升调。学生做游戏,两个小朋友,我问你读,你问我读,看谁的语气读的最像。)

(3)其他几句问句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尝试读。

在问句的指导中,教师帮助学生比较各种动物尾巴,顺势理解“最”的意思。

(4)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运用词语。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长?什么东西短?“扁”用在什么地方?和“弯”相反的词是什么?

3、利用字族“巴”认识“把”,教师重点指导长句“松鼠的尾巴好象一把伞”的停顿和断句。学生感悟体验着模仿读。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师生、生生引读、对读。

2、同座拍手读。

3、加上动作表演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小组内评读、推荐读

6、开展“比尾巴”表演赛(背诵)

(多给学生展示、评价的机会,如“你喜欢背哪部分?”“你哪里比他读的还好?比试着读读。”“谁还想读,站起来一起读。”“对于他的朗读,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挖掘课外资源,拓展运用。

1、贴画,说尾巴。结合书后“读 ……此处隐藏2686个字……/p>

(媒体出示:五星红旗升起立正敬礼)

(1)指名生认读;

(2)指名生判断正确与否并指正;

3.: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注意读准刚出示的几个字词;

4.生分析课文组成:这首诗一共几句?(这首诗一共三句话)

指名三位同学分别朗读三句话。

三.分析课文:

1.学习第一句:

(1)示课文第一句话: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重音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告诉大家: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旗?(我们国旗是五星红旗)

(2)指名生读句,并比一比谁读得好,同时师指导提醒:men是轻声,没有声调!

(3)让生自己描述:五星红旗又是什么样?五星红旗是一面大红色的旗,上面有五颗金黄色的星星)你知道一颗大星和四颗小星分别代表什么吗?(一颗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

(4)(多媒体出示五星红旗)师进一步介绍:这就是我们的国旗

(5)进一步指导生理解句子:五星红旗代表什么(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代表我们的国家)有谁知道我们国家的全称是什么(我们国家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那么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

(6)体会感情:五星红旗既然代表的是我们的国家,那它伟大不伟大?(伟大)那人对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热爱它,感到很自豪)那人色彩用这样热爱的自豪的感情读读这句话吗?

①指名学生读,比一比谁读得更好;

②全班齐读。

2.学习第2句:

(1)引出国歌:升国旗的时候,我们不单单只是把国旗高高升起,还要播放什么?(播放国歌);

(2)让生回想前面小朋友们说过了,升国旗、奏国歌时应该怎样做?(站在整齐的队伍当中,站直、立正)下面我想检查一下同学们是否做到了,全体起立,准备:升国旗、奏国歌(多媒体演示升旗过程,同时播放《国歌》);

(3)提问: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是怎样升起来的?(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高高升起);

(4)多媒体出示第二句:国歌声中,高高升起(重音“高高”下打点);

(5)指名生读;

(6)体会句子感情:小朋友们看,五星红旗升得多高啊!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上。多么让人激动啊!

①分男、女生读;

②分大组齐读前句。

3.学习第三句:

(1)刚才升国旗时节,我们的小朋友们都做得很不错,我们再来看看书上的小朋友们是怎样做的?

(多媒体再次出示情景图及第3句话:我们立正,向您敬礼。(重音“立正”“敬礼”下打点。)

(2)指各生读句子。

(3)(多媒体将“您”彩色变幻显示)“您”指的是什么?(“您”指的是国旗)

(多媒休出示:我们立正,向您敬礼。我们立正,向你敬礼。)

让生比较哪一句好一些(第一句好一些)为什么用“您”,不用“你”(因为用“您”表示对国旗的尊敬)。

师:那么你们见到今天坐在教室里的老师,你打算怎样问好呢?(老师,您好!)

(4)进一步体会句子感情:为什么要向国旗立正、敬礼呢?

(表示小朋友尊敬国旗,热爱祖国)你们热爱祖国吗?(热爱)那我请小朋友读一读这句话,看看谁充满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①指名生读;

②指名几排小朋友读。(指导:读这句话时,也应该立正)

四.师带领学生总结、引读全文:

学习了今天的课文,我们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在国歌声中,(高高升起),升国旗时,我们要(立正,向您敬礼)

五.课中操:

(多媒体出示图片:国旗国旗真美丽,同时放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学生随音乐伴奏齐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六.再读并试背课文:

(多媒体再出示课文情景图及课文内容)

1.师带学生配乐齐读全文;

2.引背:

①什么旗帜是我们的国旗?

②五星红旗是怎样升起的?

③升国旗时我们应当怎样?

3.指名生试背诵(自己喜欢哪一句或自己记住了哪一句就背哪一句)

4.师带生边背诵边表演(会背的同学站起来和老师一起边背边表演,不会的同学请继续看书)

5.全班同学边背边表演。

七.学习生字词:

1.同学们背得可真好,表演得也很好,可是我们还有几个生字不太熟呢!你们想认识这几个顽皮的小家伙吗?

2.抽读生字卡片;请学生上台抽读生字,口头组词并带读;

3.多媒体出示生字:中、升,一个一个出示其笔画笔顺;

4.指导学生书上描红;

5.指导学生在练习册上描红、临写。

6.师范写:并讲明在田字格中位置:

①中:中的口中是扁扁的,它的第二横,写在横中线线上,竖则写在竖中线上.

②升:第一撇是一个短撇,第二撇是一个竖撇,写在竖中线右面,一撇在横中线稍上方。

八.布置作业;

1.喜欢读课文的同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把课文背诵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幅“升国旗”的图画,或者简单一点儿把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画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课前查找有关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