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中的一个内容,它编排在“乘法的初步认识”和“2—5的乘法口诀”之后,让学生通过乘加乘减的计算,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口诀。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教材通过“小熊掰玉米”这一主题图,将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设计理念和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使之‘做’数学”的教学理念。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是一个现实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它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符合其水平的思维情景和活动,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本节的“乘加、乘减”是让学生能提出数学问题、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结算出结果。在设计本课中,我力求在“算”与“用”教学的结合点上有所突破。通过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乘加、乘减式题,试想体现以用引算的做法。当得出乘加、乘减式题后,要让学生及时感知算式与实际背景问题的联系,真正理解式题的含义(“几个几多几”或“几个几少几”)。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图与式的结合来探究算理,并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提高个人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
2、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师生谈话:
师:这段时间我们在学习什么?乘号前面的数叫什么?称号后面的数叫什么?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乘法的知识。
师:看大屏幕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生答)乘加是什么意思?(生答)乘减呢?(生答)一年级我们学过加减混合运算?谁来说说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生答)有小括号又该怎么计算?谁能大胆的来猜测一下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生答)
2、对口令:2、3、4、5的乘法口诀。(有节奏地进行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
过渡:看来我们已经掌握了2、3、4、5的乘法口诀,那我们大家有信心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验证刚才大家的猜测吗?(生答)老师期待大家在课堂上的表现。
(二)民主导学
1、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出示游乐园图。)公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公园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示4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3人。)
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列式:加法算式:3+3+3+3=12(个)
乘法算式:3×4=12(个)
加数相同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 教学例5
(1) 过渡: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走了一个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 小组合作学习
(3) 汇报交流。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个)
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我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列式:3×4-1=11(个)
(4) 引导观察算式。
教师指出:像3×3+2,3×4-1这样的算式有乘又有加减的,我们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
(5)小组讨论:这两个算式怎么算呢?
思考:在3×3+2中,在3×3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
在3×4-1中,在3×4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减1?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乘加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
3、教师出示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看图列算式。并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三)检测导结
1、练习十二的4题你能快速算出有多少人在吗?
此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而且鼓励算法多样化。
2、5×3-5 = 5×3+5= 5×4+5=
5×2 = 5×4= 5×5=
上下两题对比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算式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3、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画画的方法,自己设计一道乘加乘减的题目。
4、反思总结
师:回过头来看一开始我们的猜测,哪种猜测是正确的,大家真了不起!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验证了自己的猜测,成了小小数学家,老师真为你们高兴!那你能给大家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3+3+3+2 3×3+2=11(个)
3+3+3+3-1 4×3-1=11(个)
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乘加乘减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于是我将教材进行了重组,经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帮助学生寻找富有生活性和开放性的数学学习素材。整节课置身于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 ……此处隐藏25611个字……个人参加环保活动,每个组3人。要求可分为多少个组,就是把24分成几组才能得到每组三人,求的是组数,用除法计算。
p43 题3、窝外有3只小鸡。窝里的小鸡只数是窝外的3倍,窝里有几只小鸡?
算式:33=9 (只)
答:窝里有9只小鸡。
师:这道题已知的信息是窝外有3只小鸡,而窝里的小鸡是窝外的三倍,就
是求3只小鸡的3倍是多少,求的是窝里小鸡的总数,用乘法计算。
p43 题4 计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巩固复习拓展练习
(熟悉并巩固3的乘法口诀,并能灵活应用)
1、拓展
a、12=()3 24=()2
b、3=()()=()()=()()
〖此环节看似多了一点,但在处理上较灵活:题1、题2采用口答,题3、题4直接写答案,在时间上可以快许多。拓展题是将所学知识进行适当延伸。
五、总结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为什么要对熟记3的乘法口诀?
六、课后作业
练习册3的乘除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5教材分析:
《有趣的七巧板》是课题学习,而“课题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它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活动。 课标对它的要求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本课题与众不同,要求学生主要拼多边形。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用七巧板拼多边形与已学过很多重要知识联系密切;(2)便于学生探索拼图规律。
学情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成功并不意味着没有困难,我预计在活动中学生的难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只对拼图感兴趣,而不善于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和拼图规律;(2)拼摆多边形时,受思维局限性的影响,缺乏创新意识,心理耐挫能力不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四边形性质等重要知识的理解。
2、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全等变换在拼图中的应用,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体验 “分解--组合” 的过程。
2、探索用七巧板拼摆多边形的规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拼图活动中体验方法的多样性,感受七巧板的文化价值。
2、活动中,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参与意识与团队精神。
3、增强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探索规律的意识。
4、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用七巧板拼多边形的过程;积累拼图经验;探索拼多边形的规律。
教学难点:
探索用七巧板拼多边形的规律。
教法学法:
在学法上,主要采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等方法。作为教师,要深入到各组,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并不失时机地进行指导,点拨。
课前准备:
查阅七巧板的有关知识,并准备好学具:边长 12cm正方形硬纸板、剪刀、三角尺、彩笔。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制作七巧板。
(1)我来说一说。让学生介绍七巧板的由来。
这样既给了学生展示课外预习成果的机会,又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如果学生介绍的不够全面,教师可做适当的补充。
(2)一起做一做。首先请学生口述:如何把自己手中的正方形硬纸板分割成七巧板?
提醒学生抓住五个中点,然后观察画好的七巧板图,寻找七巧板中所蕴藏的数学知识,分别从边,角,面积三方面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出七块板的特点,尤其是边,角的关系为探索规律埋下了伏笔。最后让学生在纸板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并按教材的方法标上序号,剪开,这样一副七巧板就做好了。
2、探究规律。
这是本课题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对教材的“想一想”和“议一议”的内容做了整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首先让学生从七巧板中任选至少2块板拼多边形,每拼出一种,就画出它的拼法示意图。2分钟内看谁拼的多。
每个学生都想拼出更多的图形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因此增强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接下来投影展示学生的拼图成果,教师也可适当补充,让学生发现用七巧板可以拼摆出各种各样的多边形。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多边形都可以用七巧板拼出?即用七巧板所拼摆的这些多边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小组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提示学生可以从边,角两个方面考虑。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知识共享,共同合作,争取第一个完成任务。
然后师生整合各小组的看法,得出规律。最后让学生回答:你能用七巧板中的若干块板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重在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在整个探究规律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独特表现,给予鼓励,促进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拼图实践。
这也是本课题的重点。
(1)活动一:用七巧板拼出如图的五边形,其中一块⑤号板已经放好,请将其余6块板拼好,并画出拼法示意图。看谁的拼法多。
采用个体比赛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样既符合了学生爱动手的特点,又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最后通过展示学生的成果,让学生体验拼图方法的多样性。
(2)活动二:自由发挥,用一副七巧板拼多边形(每组从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中任选一种,尽可能多的拼出不同形状,并有所记录。)
采用小组合作比赛的方式,小组从选题到操作再到记录最后到展示,可以充分体现一个团队的分工与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估计学生的答案不完整,这里教师可以给出几种答案,可做适当补充。 从边角两个方面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4、设计图案。
这是一个机动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学生通过欣赏教师提供的范例,自己设计一个喜欢的、有趣的图形,也可以仿照老师的,进行自己的创新并加以展示。这个活动学生会很感兴趣,但受思维局限性的影响,可能无从下手,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展示自己的个性。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
5、小结。
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掌握了哪些拼图方法?我表现最好的是 .我的疑惑是。为了回扣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学生畅谈,做到全员参与,强化了重点,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进行反思,锻炼评价能力和反思能力。
6、游戏与欣赏。
通过目莲拯救母亲的游戏,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最后学生在精美的拼图和轻柔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题的学习。
文档为doc格式